作者:admin |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1-17
語文和英文,是互相關聯的。初三復讀學校復讀,又稱之為補習、初三學生因擔心中考成績不夠,或不滿意中考成績,將已經學過的知識,進行再次的學習。無錫中復學校第二種情況,因為突發(fā)情況影響了成績。這類孩子因為堵車、生病等,影響了心情,中考沒考好。他們的復讀愿望比較強烈,家長可考慮滿足其要求。無錫初三復讀考生選擇復讀學校,首先要了解清楚該復讀學校是否具有辦學資格,以及學校的辦學年限,學校的師資力量,中考成績,環(huán)境設施等,以及在社會上積累的口碑、社會信譽度與辦學業(yè)績如何。一般說來,語文能力強的孩子,學英文的能力也很強。很多中國同學,英語久學不成。于是,有的人說:“這是因為教師在英語課上,講的中文太多了。一篇短小的課文,從詞匯、短語、語法,再到句子意思,居然講了整整一堂課,學生都按照翻譯的方法學英文,所以學不好。”
這句話,講的太籠統,遺漏的前提太多。比如說,我們首先要搞清楚,教師所講的小課文,是原汁原味的英語選段,還是經過簡化改寫的英語?其二,教師雖然在課上只講一篇短文,但學生在課下有沒有自己接觸大量英語?其三,教師的翻譯,有沒有真正幫孩子領略英文的美感。
如果教師講解了一篇原汁原味的英語選段,那么,用掉一整堂課的時間,就不算浪費。如果學生在課上學習一篇課文,配合回家自己開展原版書閱讀,那么學生的英語照樣很出色。如果教師在講英文名家名作的時候,能夠用同樣優(yōu)美的中文,帶孩子領略英文之美,那么,孩子不但會喜歡英語,連語文寫作的功力,也都能提高了一大截。英語教學的價值,不僅在于教孩子駕馭一門外語看世界,還在于啟發(fā)孩子的中文寫作能力,從英語世界,借來語文寫作的靈感。
在這里,我想說一說翻譯。翻譯的前提,乃是深入理解外文原著。而中國學生欠缺的,就是深入理解英語原文的能力。很多中國學生去美國讀私立高中,閱讀美國自然科學教材,非常輕松,但閱讀西方人文書籍,就感到困難重重。這就是因為在國內,英文細讀訓練沒有跟上。
翻譯的基礎,是理解。思想欠火候的中文譯者,不可能翻譯國外大思想家的原著。這是因為,翻譯的前提,是深入理解外文原著。很多時候,只有和作者站在同一個高度,才能理解外國作者為什么要在這個語境,寫出這個句子。
一邊閱讀美妙的英文,一邊在筆下流淌出美妙的中文,這意味著,此人既能理解英文,亦擅長語文作文。我很想把姚克先生,介紹給孩子們認識一下。姚克先生,文字漂亮,曾和魯迅(1881—1936)有忘年之交。同學們都知道,魯迅的文章,不大好懂。中學生曾經流傳一句話:“一怕文言文,二怕周樹人。”
姚克曾經把一部分魯迅作品,翻譯成英文。今天,我們暫不欣賞姚克的英文,我們看看姚克的語文寫作。要知道,語文和英文,這兩門學科是互相關聯的。
姚克翻譯美國戲劇家Miller的《推銷員之死》,劇本第一幕,英文是:“A melody is heard, played upon a flute. It’s small and fine, telling of grass and trees and the horizon.”姚克的中文,是這么寫的:“橫笛吹來幽雅的曲子,訴說著芳草、佳樹和天涯。”
劇本收尾一句,英文是:“Only the music of the flute is left on the darkening stage as over the house the hard towers of the apartment buildings rise into sharp focus.”姚克的中文,是這么寫的:“漸暗的舞臺上只剩下橫笛的余韻,但見房子的上空,筆削的公寓高樓聳峙得更崄巇。”
同學們的語文作文,若能寫出這樣的句子,語文老師一定愛不釋手,大概會把你的作文印發(fā)給全年級。語文和英語,互相并不排斥,而是水乳交融的關系。翻譯是藝術創(chuàng)作的過程。但很可惜,許許多多同學,英語從小學三年級,補習到大學二年級,連一次真正的翻譯藝術,都沒有品鑒過。如今雖然文化大發(fā)展,但翻譯佳作,卻好似一件珍品寶貝,不易求得。把國內學生英語欠佳,歸咎于課堂翻譯太多,這讓我想起一則笑話。大人給小孩講長征故事:“紅軍幾天不吃干糧!”孩子說:“那他們一定是曲奇吃多了!”